6月19日,在鹽池縣花馬池鎮田記掌村的甘草種植基地,鹽池縣榮鋒甘草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資正與科技特派員深入交流田間管理技術。“以前種甘草全憑自己摸索,面積小,效益也不穩定。”楊資告訴記者,在科技特派員的持續指導下,他的種植技術不斷提升。如今,他的合作社在田記掌村流轉了土地專攻甘草種植,去年畝產突破950斤,畝均收入達8000元左右。
一縷藥香富農家。如今,在花馬池鎮,像楊資一樣靠發展中藥材產業增收致富的群眾越來越多。“科技局的專家服務很到位,隨叫隨到,到地里實地指導。在合作社帶動下,周邊十幾戶農戶也開始規模種植,每戶都種了百十畝。”楊資補充道。
科技的力量不僅體現在花馬池鎮的甘草田里,也深深扎根于青山鄉的黃芪基地。寧夏拓明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青山鄉旺四灘村流轉土地3000余畝種植黃芪。該公司基地經理馬平介紹,他們創新推廣的“黃芪起壟移栽技術”,成功解決了水肥集約利用、農機農藝融合等關鍵問題。“這種科技性種植方式能保證畝產穩定在800公斤左右,有效節約了人力和生產資料投入,實現了提質增效。”馬平表示,公司計劃為該技術申請綠色種植專利,并帶動周邊農戶采用同模式種植。此外,公司還計劃于2025年在鹽池縣建立扶貧車間,進行中藥材初加工,延伸產業鏈條,惠及更多群眾。
科技創新已成為鹽池中藥材產業騰飛的核心動力。鹽池縣積極爭取自治區科技廳科技攻關項目、成果轉化項目,聯合高校院所力量,有針對性地開展“人工甘草和黃芪品質提升關鍵技術示范應用”“甘草采種基地保護撫育”等關鍵技術研究與攻關。
在科技賦能下,鹽池縣中藥材產業已形成以龍頭企業為引領、種植基地為示范、政策為保障的良性發展格局。全縣標準化種植以甘草為主的沙旱生中藥材面積達5.7萬畝,培育了紫荊花、拓明農業等4家重點龍頭企業,帶動了25家經營主體。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從種子種苗繁育、標準化種植,到初加工、銷售,年加工銷售甘草、黃芪等藥材1.1萬噸,全產業鏈產值達2.3億元。
近年來,鹽池縣立足獨特的沙旱地資源稟賦,以科技創新為引擎,以龍頭企業為支撐,大力發展以甘草、黃芪等為主的道地中藥材產業,讓千年藥香在科技浪潮中煥發出蓬勃生機,昔日的沙海正蝶變為富民的藥田。
鹽池縣科學技術局科技服務中心干事高宇堂介紹,鹽池縣將依托全國最大的甘草種質資源圃這一核心優勢,堅持以“1 + 3 + N”產業發展思路為核心,構建中藥材種植體系,持續提升農戶和企業的種植技術水平與管理能力,力爭每年撫育種植中藥材穩定在8萬畝左右,推動產業機械化程度達到75%,為中藥材產業化發展提供堅實、持續的科技支撐。(記者 馮榮 張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