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請看一下宣傳冊,上面講的都是與咱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6月30日,在石嘴山市惠農區尾閘鎮下莊子村法治長廊,剛從早市買菜回來的宋福江駐足聆聽網格員介紹反詐、婚姻家庭糾紛、土地流轉合同糾紛等普法小故事。
“我們村是個城鄉接合村,干部有想法,促使我們村變成村強、民富、人和、景美的小康村。”下莊子村黨支部書記晁麗本是一家民辦培訓學校的負責人,嫁到下莊子村后,在機緣巧合下競選村干部,擔起了發展重擔。回想起當初村里的矛盾糾紛,晁麗對村“兩委”班子成員贊賞不已。
下莊子村的常住居民只有76戶212人,是個典型的“袖珍村”。2024年,村社聯建后,村“兩委”決定借機進行新村改造,徹底改變落后的面貌。
怎么改?村民說了算。下莊子村探索建立村務大事民決制度,紅藍橙綠“四色之筆”工作法應運而生:紅色“和事佬”,架起人民調解“連心橋”;藍色“三官一師一員”,攥指成拳促和諧;橙色協商議事,議出鄰里情;綠色智慧平臺,開拓基層法治新路徑。
村務決策的充分民主,調動的是村民參與村務管理的積極性,帶來的是村容村貌的翻天覆地變化和村集體經濟的飛速發展。下莊子村這個原先的“空白村”,目前建成設施農業大棚7個,在建設施農業大棚12個,年集體收入100.3萬元。
“既要民主決策,也要民主監督。”晁麗說。記者看到,在下莊子村的公開欄里,張貼著近幾天村集體收入的“財務收支明細表”,有啥收入或支出,一目了然。
6月11日,該村創業街一家燒烤店傾倒油污水導致公共下水管道返水和隔壁燒烤店被淹。村干部立即尋找第三方進行維修,隨后將維修款項公示,最后根據責任劃分承擔相應金額。
成立“農民法治講堂”,黨員干部帶頭,與村民一起學法用法;挖掘本村退休老教師、老黨員等,壯大普法隊伍;在村圖書室設立“法律圖書角”等,一系列改變讓下莊子村先后榮獲自治區級議事協商示范村、石嘴山市五星級黨支部等榮譽。如今,“崇法向善”4個字刻在了下莊子村人的心上,也體現在村民的言行中。(記者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