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9時,某金融機構的代理人拓律師走進銀川市興慶區人民法院金融共享法庭,將14份訴狀及提前填好的信用卡糾紛庭審要素表遞給劉巧燕法官。只見要素表上,原告的訴請本金、利息、違約金、起訴后有無還款及還款時間、信用卡有無核銷等信息一目了然。
因當事人同意采用無書記員庭審記錄的方式,半個小時后,14起信用卡糾紛案件就審理完畢。
“以前要做庭審筆錄,也沒有統一的訴狀模板,一早上開不了兩個庭。”拓律師一邊往調解室走一邊對記者說,以前一個月拿不到幾份法律文書,且每次開庭不能批量審理,很多時候都得一起案件進一個法官的門,“從金融共享法庭2023年6月掛牌成立至今,跑腿少了,效率高了,這個月我代理的將近60起案件都開庭了,大部分判決都下了”。
訴訟為什么能這么快?法寶有二:一是要素式審判代替了庭審筆錄;二是形成了信用卡糾紛法律文書模板,真正做到了簡案快審。
還未走進調解室的門,就聽到人民調解員王紅燕在打電話詢問當事人的調解意愿和時間。
“拓律師,你來得正好,我剛約了一個當事人,說愿意線上接受調解。你可不可以擬個還款方案?”王紅燕招呼著拓律師,二人當即建了一個法官、律師、調解員、當事人等在內的微信群。幾分鐘后,隨著王紅燕的一句“成了”,這起涉1.8萬余元的信用卡糾紛以“銀行減免4000元、被告月底前一次性償清剩余欠款”落下帷幕。
在記者感慨糾紛處理速度很快時,拓律師說:“最快的一次僅是我代理的信用卡糾紛,就一上午開庭審結20起、線上調解3起、線下調解1起。”看來,“示范性訴訟+要素式審判+批量式調解”模式確實不錯。
拓律師抱著一疊法律文書笑著離開了金融共享法庭,而此時,才剛過10時。(記者 鄭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