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銀川市一位母親通過家中監控,驚恐地發現育兒嫂正粗暴對待自己未滿周歲的孩子。這段監控錄像不僅成為還原真相的鐵證,更在司法機關介入后,牽出了家政服務行業的管理漏洞,引發社會對嬰幼兒看護安全的高度關注。
近期,興慶區檢察院接連辦理了張某某、李某某虐待被看護人案件。經查明,育兒嫂張某某、李某某在服務期間,采用摔、拍、打、撞等手段虐待不滿周歲的嬰兒。檢察機關受理案件后,迅速啟動全面偵查程序,收集醫療記錄、監控視頻、傷情鑒定等證據,依法提起公訴。為防止此類人員再次從事相關工作,檢察機關首次在家政服務領域提出從業禁止建議。最終,法院判處張某某有期徒刑1年9個月、李某某有期徒刑1年3個月,并明令禁止二人再次涉足嬰幼兒看護行業。
“這些案件暴露了家政服務行業存在的風險。”興慶區檢察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案在辦理過程中,興慶區檢察院深入轄區開展專項調研,對17家家政服務機構進行走訪。調查發現,行業亂象觸目驚心:部分機構對育兒嫂、月嫂等家政服務人員資格審查不嚴,既未核實其違法犯罪記錄,也缺乏系統性崗前培訓;經營管理方面存在檔案資料缺失、消防設備配備不達標等問題;部分家政服務機構甚至存在未依法納稅申報的違規行為。
針對家政服務行業諸多“痛點”,興慶區檢察院邀請法學專家、職能部門負責人、人民監督員等多方代表,共同剖析行業亂象背后的深層原因。經充分研討,檢察機關聽取各方合理建議,向相關行政單位發出檢察建議,要求從人員資質審查、崗前培訓規范、消防設施整改、稅收監管強化等方面開展專項整治行動。相關部門接到檢察建議后立即響應,在興慶區范圍內開展“地毯式”排查行動。截至目前,累計排查家政服務機構437家,要求整改30余家,開展宣傳指導50余次,排查隱患10余條。
7月1日,興慶區檢察院通過跟蹤回訪確認,家政服務機構違規經營行為已得到有效糾正。(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楊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