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夏涇源縣的新民鄉,一場以庭院經濟為核心的鄉村振興熱潮正蓬勃興起。
全鄉各村黨支部以黨建品牌創建為目標,不斷強化黨建在鄉村振興和鄉村治理中的引領作用。成立的6個菌菇產業黨小組,通過“黨支部+企業+集體+農戶”的聯農帶農模式,充分激發了留守老人和婦女等剩余勞動力種植菌菇的熱情。實現“牛棚種植平菇帶動一批、庭院種植木耳聯動一批、大棚種植香菇拉動一批”的目標。這一創新舉措,為產業振興注入了強大動力。全鄉29戶單老戶、雙老戶在黨建引領下,戶均增收達13萬元以上。2024年,菌菇產值成功突破466萬元,種植戶均收入超6000元,全鄉6個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71萬元以上,人均純收入預計增長20%。
新民鄉石咀村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合作社+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大力推進肉兔養殖場訂單模式產銷。向群眾分發活體母兔托養,村集體經濟合作社以高于市場價回購,成功引導10戶村民開展庭院養殖肉兔,養殖數量達260只。目前,村集體養殖肉兔2300只,不僅助力村集體經濟增收8.2萬元,還帶動庭院經濟養殖戶均增收3000元。
新民鄉楊堡村圍繞家禽養殖和蔬果種植成本低、見效快的特點,全力發展庭院經濟。以家庭為陣地、庭院為載體,巧妙實現種養結合,建立起生態養殖良性循環。在這里,100戶村民發展庭院小菜棚,種植西紅柿、辣椒、黃瓜等,帶動群眾增收11.4萬元,戶均增收1.2萬元;50戶村民發展庭院養雞,養殖數量達1500余只,帶動群眾增收18萬元,戶均增收8000余元。
如今,新民鄉的庭院經濟猶如盛開的繁花,讓農戶的“院景”滿是“錢景”,激活了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寧夏新聞網記者 李東 丁煒勇 文/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