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丁煒勇 李東 文/圖)6月10日,寧夏隆德縣張程鄉國孝牧業養殖專業合作社的養殖場里一派繁忙景象。飼養員將精心配制的玉米、豆粕等混合飼料倒入飼料池,膘肥體壯的肉牛甩動尾巴,大口咀嚼著“口糧”,發出此起彼伏的“哞哞”聲。標準化牛舍整齊排列,圈舍內外干凈整潔,飼料加工車間里飼草料堆放如山,現代化養殖的蓬勃生機撲面而來。
作為張程鄉草畜產業的“橋頭堡”,國孝牧業合作社以“出戶入園、規模發展、種養分離、利益相連”模式打破村域限制,構建起集品種繁育、肉牛養殖、活牛交易、技術推廣于一體的全鏈條體系。按照“增總量、提質量、控制存欄量、加大出欄量”的思路,這里已示范帶動50頭以上規模養殖大戶100多戶,培養肉牛販運經紀人200余人,年交易量突破1.5萬頭。“過去散戶養殖不成氣候,現在入園統一管理,牛長得壯、賣得好,咱跟著合作社干,日子越來越有盼頭。”養殖戶的話語里滿是踏實。
在楊袁村集體經濟肉牛“出戶入園”示范園區,粉料機、攪拌機等設備轟鳴作響,牛兒或低頭吃草,或悠閑反芻。張程鄉以該園區為樣板,推行“黨支部+養殖園區+合作社”模式,引導散養戶“抱團發展”。統一防疫、統一飼料供應、統一技術指導,不僅讓肉牛出欄周期縮短,更帶動農村剩余勞動力家門口就業。“園區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增收20余萬元,還吸納20多名村民務工,生態循環農業也跟著活起來了。”楊袁村黨支部書記介紹道。
數據印證著產業的“牛勁”,截至目前,張程鄉肉牛飼養量達1.7萬頭,100頭以上規模養殖場10個,50頭以上養殖大戶超100戶,年出欄量突破1萬頭。從散戶散養到規模集聚,從傳統模式到現代轉型,張程鄉正以肉牛產業為引擎,驅動鄉村振興“高速路”。“下一步,我們將堅持擴量與提質并重,讓‘牛經濟’真正成為群眾增收的‘金鑰匙’。”鄉黨委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