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羅縣黃渠橋鎮西潤村肉牛養殖園區,一排排深藍色的太陽能光伏板整齊覆蓋在牛棚屋頂上,源源不斷地將太陽能轉化為綠色電能。牛棚屋頂下,肉牛悠閑地吃著草料,“哞哞”聲此起彼伏。這一景象,正是西潤村探索“光伏+養殖”新模式,實現“一地兩用、復合增收”的生動實踐。
6月23日,走進西潤村肉牛養殖園區,引人注目的不僅是牛棚內壯碩的肉牛,還有棚頂那片閃著藍光的光伏“盔甲”。“我們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從2021年起就開始謀劃布局分布式光伏項目。今年在村里的牛舍棚頂上布設了300千瓦的光伏設備。”西潤村黨支部書記楊芳說,“這樣分布既充分利用了閑置的棚頂空間,又不影響棚下正常的肉牛養殖,實現了‘棚上發電、棚下養牛’。”
西潤村肉牛養殖園區。
西潤村肉牛養殖園區共有3個大棚34間牛舍,養殖總面積約2.6萬平方米,目前共養殖肉牛300多頭。
這種“光伏+養殖”的模式,巧妙地將綠色能源生產與傳統養殖業相結合,實現了空間、資源的雙重利用。光伏板為牛棚提供天然的遮陽隔熱層,有助于改善棚內養殖環境;而牛棚則為光伏設備提供了穩定可靠的安裝平臺,無需額外占用土地。
楊芳拿出手機,點開一個專用App,屏幕上清晰顯示著實時數據:累計發電11.121萬度,收益28860元,另外發電設備的運行狀態、發電量、收益等關鍵信息一目了然。“你看,從今年4月并網發電開始,每天都在增值。”楊芳指著手機屏幕,笑容里滿是欣慰。
“養殖業容易受市場價格波動影響,而光伏發電收益穩定,后期維護成本也不高,只需要定期清洗,特別適合我們村。”楊芳說。西潤村光伏項目采取“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模式運行,所發電量首先滿足養殖場日常的飼料加工、通風照明等用電需求,剩余電量則并入電網銷售。“每月電費能省1000多元,余電上網預計每年還能帶來12萬元左右的收入,棚下養牛每年收入60多萬元,真正實現了一地兩用。我們還吸納周邊脫貧戶和監測戶參與光伏板清洗維護工作,幫助他們每年增收約2000元。”楊芳補充道,西潤村計劃利用好這筆“陽光收入”,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改善養殖技術,同時加大土地流轉,推動規模化種植,展望未來,楊芳和村民信心十足。(記者 袁佳 馬超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