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大新鎮賦興社區組織轄區未成年人開展“童心筑‘綠’夢分類共‘童’行”垃圾分類主題活動。此次活動以兒童為核心,通過寓教于樂的創新形式與多元互動,引導孩子們從“小課堂”走向“大社會”,成為垃圾分類的小小踐行者與宣傳員。
沉浸式科普:知識傳遞的趣味之旅
活動現場,社區工作人員化身為親切的環保使者,用趣味手指操《垃圾分類手指謠》講述為什么分類、如何分類等知識。“香蕉皮掉進廚余桶,塑料瓶跳進可回收箱……如果不好好分類處理,它們就會像小怪獸一樣,把我們的地球媽媽變得又臟又臭。”孩子們瞪著好奇的大眼睛跟著動感節奏拍手唱著,中班小朋友朵朵舉手搶答:“廢舊電池是有害垃圾,要單獨放。”孩子們聚精會神地做著手指操,不時發出陣陣笑聲和驚嘆聲,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垃圾分類的核心要點悄然植入他們的心中。
互動游戲:實踐能力的強化提升
為強化孩子們的實踐能力,活動特別設置互動游戲區,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深化孩子們對垃圾分類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孩子們手持不同類型的垃圾卡片,在社區工作人員的耐心指導下,專注地將卡片投放至對應垃圾桶中。在游戲過程中,孩子們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還及時糾正了認知誤區,有孩子一開始將廢電池投進了其他垃圾桶,但在工作人員的提醒下,他立刻將其投進了有害垃圾桶。孩子們在游戲過程中真正實現了垃圾分類知識“玩中學、學中做”的良好效果。
有獎問答:激發熱情的互動環節
在有獎問答環節,孩子們展現出極高的參與熱情。面對關于垃圾分類的各類問題,從可回收物與有害垃圾的精準區分,到廚余垃圾的科學處理方法,“小衛士”們紛紛踴躍舉手、自信應答。答對問題的孩子收獲了心儀獎品,臉上洋溢著滿滿的成就感與喜悅。一位答對問題的小朋友興奮地說:“我知道塑料瓶是可回收物,因為它可以再利用!”孩子們的回答不僅準確,還充滿了童趣,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學習垃圾分類知識的積極性。
家庭與社區:環保熱情的傳遞與擴散
此次活動的價值遠超知識傳播本身。孩子們在活動中收獲的知識與熱情,如同星星之火,點燃了家庭與社區的環保熱情。許多家長反饋,孩子回家后主動承擔起家庭垃圾分類“監督員”的職責,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向家人科普垃圾分類知識,帶動家庭成員共同參與垃圾分類。一位家長表示:“孩子今天回家后,認真地給我們講解垃圾分類的知識,還監督我們正確投放垃圾,我們覺得很有意義。”這一現象充分印證了“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整個社區”的環保教育良性循環正在形成。
未來展望:持續創新與多方合力
賦興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深化與幼兒園的合作,積極探索創新環保宣教模式,開展更多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垃圾分類主題活動。通過“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凝聚社區、學校、家庭多方力量,形成強大合力,推動垃圾分類工作向縱深發展。社區將繼續通過舉辦親子活動、社區講座、環保手工制作等多種形式,讓垃圾分類成為社區居民的生活新時尚。“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活動,讓垃圾分類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最終在社區的每一個角落開花結果。”社區負責人說道。(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