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勝利街清苑社區唐華苑小區6號公寓樓門前新懸掛的一塊醒目門牌,如同投入平靜水面的石子,激起了層層波瀾。站在公寓大門口的“朋來家”民宿負責人王女士眉頭緊鎖:“招牌一個比一個大,位置隨意占,光線擋了,門面也亂了,顧客都找不到我們了!”近期,唐華苑小區6號公寓正門兩翼墻面有限公共區域,被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賓館門牌相繼占用、無序延伸,原本整潔的樓面被切割得雜亂無章,美觀與秩序蕩然無存。
就在矛盾初顯端倪之際,清苑社區“小吳說事”“吹哨”機制迅疾啟動,“哨音”精準集結起街道公用事業服務中心、綜治中心、執法中隊、司法所、派出所、社區法律顧問、物業公司、公寓各招待所負責人及周邊商戶,一場聚焦公寓“門面”提升的協商會議在公寓一樓廳堂就地展開。
協商現場,小小“招牌”牽動眾人關切。“門牌懸掛不能隨意,既要合規,也要兼顧整體協調。”街道執法中隊首先明確相關法規邊界。“門牌是生意門臉,拆了客流受影響怎么辦?”公寓樓9層的“巴音賓館”負責人面露難色首先道出心聲,會場上緊跟著有人坦言憂慮:“雜亂牌匾恐讓顧客誤解樓宇品質,影響經營。”“別人掛我就可以掛!”……協商現場一時間人聲鼎沸,爭執不休。社區書記吳艷梅則旗幟鮮明地表明:“我們既要保障商戶經營,也要維護公序良俗,共同協商尋找最優解決方案”的初衷。司法所與社區法律顧問適時介入,條分縷析各方權責與潛在法律風險,為協商奠定理性基石。在大家坦誠交流中,不同訴求激烈碰撞又逐漸靠攏,尋求共存路徑的思想悄然凝聚,大家達成統一共識——門牌肯定要設,拆除不合規門牌,統一規劃、規范管理,方為長遠之策。
本次“社區吹哨、部門報到”機制精準發力,撬動多元力量下沉到基層治理最前沿,用“民主協商”貫穿始終,從大家意見紛呈到凝聚共識,生動詮釋了“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著辦”的深刻內涵,更在“哨聲”與“集結號”的交響中躍動出基層治理新圖景的鮮活實踐,不僅理順了商戶門楣,更擦亮了城市管理的民生底色,充分見證了“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治理溫度,更彰顯了清苑社區將矛盾化解于萌芽、將共識凝聚在前沿的強大力量。